
读完某一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最关键的读书笔记不能忘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1《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这本书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不是完全的现实主义,故事奇特新颖,读者往往会被那些精彩的情节所吸引。
这本小说讲的的是一个遭人陷害的年轻人,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唐泰斯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年轻有为。有亲情的精心呵护,有爱情的温柔陪伴,有事业的前程似锦。不幸的是因此遭小人妒忌,在自己和心爱的人的订婚典礼上被陷害入狱。当被逮捕时,他渴望自由。当失去自由,他渴望上诉。当求助无门,他渴望有一群甚至是强盗或是杀人犯的牢房同伴。当被彻底地关进一间只有黑暗和水滴声的地牢,他只能自己跟自己说话,仅存的希望就是听到自己的声音。
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伴随这个可怜人儿的只有地牢里的黑暗及还有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但在他的可知范围之外,还有更为残酷的事实在肆无忌惮地上演着,老父亲因为受不住儿子入狱的打击而忧郁而死,爱人也在漫长无果的等待中与仇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
在唐泰斯成功越狱后,十四年的光阴已使一切物是人非,甚至已经没人认出或记得他这一号人物。在他“重生”之际,他把自己塑造成一个近似神灵的人物——基督山伯爵,从此展开了他的报恩和复仇计划。
昔日的恩人船主莫雷尔,因为濒临破产而绝望到即将自杀的时候,伯爵及时地解救了他,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而对曾经陷害和背叛他的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作者塑造的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乎是完美的。敢爱敢恨,即使遭遇了无尽的不幸,即使承受了无边的痛苦之后,在自己的复仇过程中,他始终有一颗柔软的心,被仇恨冲昏了头脑。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曾经的爱人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他的良知依旧,他的人格亦未扭曲。同时,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他在财富、美色面前的不贪婪,依然让人念念不忘。
但是在这部小说中,还是有一些不及之处,在基督山伯爵越狱之后,他迅速地找到了宝藏,毫无阻碍地拥有了巨大财富,并且开始在上流社会呼风唤雨,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无所不能,整个社会都把他当成神圣不可侵犯的偶像。复仇之路也是出奇的坦顺,所有的罪人都毫无疑问地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其实这很大原因是因为作者——大仲马,他时时吐露出金钱可爱、金钱万能的观点,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义”思想观念。大仲马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也不屑于什么学派,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惟一的原则。”大仲马之所以在法国文学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我想这恐怕也是原因之一吧。
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2五一在家没事又读了一遍《基督山伯爵》,这本书是高中历史老师向我推荐的,高考结束后就读完了,当时并不是太理解这本书的意义,也曾再读过很多遍,每次读过之后的感触都不一样!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看问题、想事情的角度也会随之改变吧!
《基督山伯爵》这本世界名著是法国作家大仲马写的,这部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它的故事情节。它的故事情节悬念很多,让我有那种在武侠小说里常见的,君子复仇,十年不晚的感觉。主人公基督山伯爵(水手唐太斯)的复仇是步步深入而又不易被人察觉,读起来总觉得像读侦探小说一样惊险又充满智慧。
整本书最吸引我的就是唐太斯在监狱里的那段日子!优秀的水手唐太斯因被人嫉妒而被害入狱,在监狱里的那段生活他并没有,怨天由命,而是想尽办法逃离监狱!当他在挖墙洞时遇见了同样要逃走的神甫之后,他的人生开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睿智的神甫教会了唐太斯很多东西,让唐太斯告别了从前羽翼未丰的小伙子,逐渐走向经过岁月磨练而机警狡诈的中年人。唐太斯逃出监狱以后开始了他的复仇计划,也许正是因为神甫将他所有的知识都教给了唐太斯,聪明的唐太斯才会策划出如此完美的复仇!
我想对主人公唐太斯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见解。他是一个成功的复仇者,是一个天才级人物,他的旧相识之所以一直没认出他,我想是因为他参与的“行业”很多,很有钱,很有内涵,给人神秘感,就仿佛一个偶像一样让人。他不费一枪一剑就完成了他的复仇计划:腾格拉尔被盗贼万帕抓去了,维尔福疯了,弗尔南多因为美塞苔斯和儿子的离去,就自杀了,而美塞苔斯则一个人痛苦地过起了隐居生活。
可我又觉得,他虽然成功,却是一个悲剧人物。他和美塞苔斯的婚姻在一场“天灾人祸”中化为了泡影,直到书的结尾也没能在一起;正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复仇了,可是也因此害死了人,而他即使很有钱,到三十多岁依然没有结婚,一生都过着漂泊的生活,最终离开了法国。
我在想,人是不是一定要有仇报仇?复仇时是应该快刀斩乱麻,还是应该像唐太斯一样,用精神去挫伤别人?伯爵在和仇人们礼貌地交谈时,字里行间也充斥着虚伪和欺骗。可见人们在交友时,会不会要多长一个心眼,提防基督山这样,“十四年”之后再来寻仇的人?
正如古人云:“勿以恶小而为之”。谁知道自己造的恶,是不是会得到上天迟来的惩罚呢?就象故事里家破人亡的三个自私的男爵一样,谁也不会想到,生命中的哪一个阶段,上帝会派使者来复仇呢。所以,故事告诉我们,人应常常感恩和多做善事帮助别人,也会获得他人感恩。还有一句俗语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故事的结局,基督山伯爵说了这样一段话:“世界上既无所谓快乐或也无所谓痛苦;只有一种状况与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不幸的人才能体会最大的快乐。
所以,我想说,享受生命的快乐吧!人类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这四个字里面:‘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3《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最优秀、最受人欢迎的小说之一。整部小说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堪称世界小说史上的杰作。在这里我就对这部小说做几点简要分析。(注:由于翻译不同,以下出现的人名可能有所不同)首先是故事情节。《基督山伯爵》的情节很简单,总的来说就是“被陷害——越狱——报恩——复仇”。其中报恩和复仇战、占很大篇幅,这也是本书又名《基督山恩仇记》的原因。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是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在唐代斯被陷害后,由检察官维尔福进行审问。本来维尔福已经答应未婚妻从轻处理,而且唐代斯表现的非常真诚。
但就在我们看到唐代斯被释放的希望时,维尔福发现唐代斯的信要送给的是自己的父亲,而这封信是当时被流放的拿破仑写的。为了自己的前途,维尔福将唐代斯关进了监狱。在唐代斯越狱成功,找到宝藏之后, ……此处隐藏12568个字……冤入狱。还好唐太斯在狱中结识了法利亚长老,才能从监狱中逃出来,并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他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惩罚了那些陷害他的坏人,同时也报答了他的恩人。
我深深地被这个迷人的故事吸引住了,埃德蒙·唐太斯那充满智慧、遇事冷静的形象牢牢地吸引了我。我的情绪也随着大仲马的笔尖起伏着,当唐太斯含冤入狱被迫与亲人离别时,我为他抱不平也同情他的遭遇;当唐太斯逃出伊夫堡监狱并凭借他极好的水性最终获救时,我因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而欣喜若狂;当唐太斯惩罚恶人并让他们付出了应有的代价时,我拍手称快、大加赞叹。
与其说是这本书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不如说是基督山伯爵——埃德蒙·唐太斯用他的人格魅力感染了我……
在被关进暗无天日的伊夫堡监狱后,他虽然也绝望过甚至想过死亡,他说:“我已经丧失了对生命的留恋,死亡在向我微笑。我心甘情愿去死,我已心力交瘁,需要躺下。”但是,当机会来到他身边时,他却从未放弃过,这是一种怎样的坚强与理智?大仲马在书中是这样描写的:“三天里面,他小心翼翼地挖掉了水泥层,让石块暴露在外。他差不多已让一块大石头露出了根部,现在该想法把大石头挖出来,唐太斯试着用手指,但是指甲太软了”,后来他用了一点小智慧使狱卒不得不留下送饭的铁锅,他就是用铁锅挖出了巨石。试想一下,如果唐太斯听见法利亚长老的信号,却没有耐心和毅力挖开厚厚的墙壁,怎么可能等到复仇的那一天呢?冷静、理智、耐心与毅力使埃德蒙·唐太斯成为了基督山伯爵!
听我介绍了这么多,你是不是也对这本书感兴趣了呢?那就去看一看吧,相信你一定会喜欢这个故事的!
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14《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代表作之一,是以情节取胜的通俗小说。十九世纪中叶,这部小说是当时排行榜上的畅销书,而大仲马本人,亦可谓当时法国炙手可热的畅销书作家。
小说叙述的是一个复仇的故事。十九岁的爱德蒙·唐泰斯,是个活力四射的年轻水手。他有慈爱的父亲、甜蜜的爱人,有光辉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乐观的天性,使得他对周遭的每个人都以礼相待,并且真挚热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里,写满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待与神往。可就在他的结婚典礼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一时间失去了一切,伴随他的只有伊夫堡阴森地牢里的黑暗及精神和肉体对他的双重折磨。可与此同时,有人正把快乐建筑在他的痛苦之上。他们害死了唐泰斯的父亲,夺走了他的爱人。在他最无助绝望想要自杀的时候,法里亚神甫走入了他的生活。神甫把自己一生的知识传授给他,告诉他基督山岛宝藏的所在,并帮他成功越狱。此时,唐泰斯入狱已有十四年。十四年里,物是人非,唐泰斯也由一个懵懂青涩的青年变成一个家资巨万的伯爵。他开始报恩亦开始报仇。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伯爵首先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望的路上救了回来。此后又始终照顾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窟送给他们。对唐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三个分别代表法国七月波旁王朝金融界、政界和司法界显要人物的仇人,基督山伯爵个个击破。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在小说中,基督山伯爵这个人物几近完美。在与仇人面对面复仇时,他没有被仇恨冲昏了头脑,他的良知从未泯灭,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终保留高贵善良的心。当他帮助莫雷尔一家摆脱困境的时候,当他从一个该诅咒的家族中救出他的一个女儿的时候,当他答应梅尔塞苔丝不杀仇人之子的时候,这个高贵的心灵映出了金子般的光辉。基督山性格里贯穿始终的节制,即面对财富、美色、仇恨的不贪婪,亦让我印象深刻。在达成一生最大的心愿后,他悄然地放弃了原有的财富,只身远走他乡。
掩卷思索时,觉得这个人物在小说中几乎完成了从人到神的蜕变过程。因为掌握巨大财富的支配权,基督山伯爵呼风唤雨,无所不能,似乎整个社会都在围着他转。这固然有它揭示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社会现象的积极意义的一面,但从文学创作角度出发,塑造这样一个完美的超人,不能不说是作品的一个败笔所在,因为它大大削弱了作品现实主义的批判力量。在大仲马笔下,时时吐露出金钱可爱、金钱万能的观点,也反映了他本人的拜金主义思想观念。大仲马曾经直言不讳地说过:在文学上我不承认什么体系,也不屑于什么学派,更不树什么旗帜;娱乐和趣味,这就是惟一的原则。大仲马之所以在法国文学史上不能得到更高的地位,究其根源,我想这恐怕就是主要原因所在。
翻看全书,不能不佩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布局谋篇的编故事才能。在这部将近一百多万字的小说里,既有节奏紧张、大起大落的高潮,也有节奏相对舒缓、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小故事。大仲马在小说中还不时穿插一些典故传说、奇闻轶事、异域风情和大海、岛屿的景色描写。所有这些,也许就构成了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说的大仲马情趣吧!如果单纯以故事情节论,我以为《基督山伯爵》确实是难得一觅的好书,并且让人大开眼界、回味无穷。
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这就是在我读完《基督山复仇记》后最大的感受。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在经历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以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有点心惊。
基督山伯爵读书笔记15年初看完小仲马的《茶花女》后,怀疑自己可能品味存疑,无法欣赏世界名著,直到读到他爸爸的《基督山伯爵》。
余华说,《基督山伯爵》是大仲马的伟大作品,我几乎是疯了般读完了这部巨著。
余华没有骗人。
从艺术性讲,大师之所以是大师,不仅是善于在上半部刻画丰富的、血淋淋的内心世界,让读者身临其境,更是善于在每一个典型场景中深入阐述当时的社会矛盾、社会阶层及其关系、社会生活形态,吃、穿、住、用、行,历史、文化、司法等内容,以故事为线条串起了十九世纪法国乃至西欧的宏观与微观轮廓。
从文学性讲,作者使用、揉和、统领了丰富的写作手法,又使各种手法有机结合,是文学写作教科书般的作品。大仲马的写作风格给人的阅读体验类比起来和金庸很像,都是以紧凑的情节和快节奏、密度大、信息量十足的叙事给人带来阅读快感。但是大仲马的语言风格明显又和金庸偏向我国的古典叙事不同。
但,可能本人思想浅薄,令我感触最深的竟是埃德蒙和梅塞苔丝的爱情悲剧。
故事的一开始我就祝福着这对璧人的爱情,直到埃德蒙出狱后二人重逢,我仍抱着希望。在所有人都看到基督山时,只有她一眼认出了他是埃德蒙。如果她心里没有他,怎会在二十多年后一眼认出他呢?奈何她早已是高贵优雅的德·莫尔塞夫夫人,只得感叹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记得我第一次在微信读书写书评的时候也有过同样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