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e邦

融e邦金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待解

  • 来源:融e邦 
  • 发布时间:2019-07-17
导读:

融e邦金服|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待解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待解

  来源:◎  文 《法制日报》记者 蒲晓磊 原文链接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对症下药

  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报告在提到一些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时指出,融资促进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效果没有充分释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

  针对这一问题,报告建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机制。

  6月2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组审议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多位全国人大常委在发问时提到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此,国务委员王勇和到场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做出回应。

  银行仍有后顾之忧

  报告提到,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拓宽渠道,创新服务,促进企业融资环境改善。畅通货币传导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提供增信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

  成效的取得值得关注,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融资促进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效果没有充分释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

  报告指出,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老难题。

  修订后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融资促进做了专章规定,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2019年以来也有了明显进展,但检查中发现,法律实施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影响了融资促进实效。

  报告显示,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实不到位,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仍有后顾之忧。

  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十五条规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我国目前没有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同一银行内部一般信贷业务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制度、激励约束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基本一致,尽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都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但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近年来,监管部门提出“两增两控”考核目标、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以及尽职免责等差异化监管政策和要求。但是,有的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报告强调,还有值得关注重视的问题是,在一些地方,部分大型银行为了完成普惠金融业务和考核目标,凭借其资金实力和利率优势,对地方中小银行的正常信贷业务形成挤压效应,导致中小银行优质客户流失。有的银行联合“垒小户”瓜分贷款指标,或减缓整体贷款发放、降低分母来完成目标任务,或打“擦边球”人为调整划型,可能导致小微企业信贷统计数据虚高。

  增强商业银行动力

  报告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融资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信用”难题。做好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性信用担保资金联动发挥作用的总体设计。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经营要聚焦小微企业,增强普惠性,并坚持风险可控、担保费率合理,确保可持续发展。要完善政(府)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合作与风险共担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应加大融资支持。

  金融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进一步把“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尽职免责”的要求具体化,增强操作性,并落地实施。

  增强商业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动力。建议银保监会完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制度,将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情况纳入评级指标,健全对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的激励机制。建议财政部修改《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进一步明确支持中小企业等考核导向。

  2019年底前,对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和违规收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清理规范企业抵押登记、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附加费用,着力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有关情况在落实执法检查意见的报告中重点介绍。

  完善担保融资制度,支持动产担保融资。建议推动建立动产和权利担保物权统一登记制度,扫清担保融资的制度性障碍。建议财政部门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管,督促采购人依法及时公开政府采购合同等信息,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政府采购项下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充分运用现代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融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完善风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征信、授信与信用风险定价系统,借助互联网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便捷高效的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专题询问时,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是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提问时关注的焦点。

  到会应询的王勇介绍说,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从源头上降低资金成本。

  优化考核目标。建立和完善“敢贷、能贷、愿贷”的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差异化监管政策。进一步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推动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国家融资担保基金等设立和运营。进一步完善刚设立的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

  “针对融资难融资贵现象,有关部门在解决融资难融资贵方面有没有标本兼治的长效措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谢经荣提问。

  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待解

  ◎  文 《法制日报》记者 蒲晓磊

  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报告对症下药

  6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报告在提到一些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时指出,融资促进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效果没有充分释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

  针对这一问题,报告建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机制。

  6月28日上午,全国人大常委会联组审议报告并进行专题询问。多位全国人大常委在发问时提到了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对此,国务委员王勇和到场的相关部门负责人一一做出回应。

  银行仍有后顾之忧

  报告提到,中小企业促进法修订实施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拓宽渠道,创新服务,促进企业融资环境改善。畅通货币传导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提供增信支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供给。

  成效的取得值得关注,但问题同样不容忽视——融资促进措施落实不到位,政策效果没有充分释放,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尚未有效缓解。

  报告指出,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老难题。

  修订后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对融资促进做了专章规定,金融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为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采取了系列政策措施,2019年以来也有了明显进展,但检查中发现,法律实施中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影响了融资促进实效。

  报告显示,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实不到位,银行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仍有后顾之忧。

  中小企业促进法第十五条规定差异化监管政策。我国目前没有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同一银行内部一般信贷业务和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制度、激励约束机制、责任追究机制基本一致,尽管国有大型商业银行都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但作用并未充分发挥。

  近年来,监管部门提出“两增两控”考核目标、提高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以及尽职免责等差异化监管政策和要求。但是,有的银行对中小微企业不敢贷、不愿贷、不能贷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报告强调,还有值得关注重视的问题是,在一些地方,部分大型银行为了完成普惠金融业务和考核目标,凭借其资金实力和利率优势,对地方中小银行的正常信贷业务形成挤压效应,导致中小银行优质客户流失。有的银行联合“垒小户”瓜分贷款指标,或减缓整体贷款发放、降低分母来完成目标任务,或打“擦边球”人为调整划型,可能导致小微企业信贷统计数据虚高。

  增强商业银行动力

  报告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健全符合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的融资机制。要进一步完善融资机制,促进中小企业融资。

  进一步完善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缺信用”难题。做好中央和地方的政策性信用担保资金联动发挥作用的总体设计。政策性担保机构的经营要聚焦小微企业,增强普惠性,并坚持风险可控、担保费率合理,确保可持续发展。要完善政(府)银(行)保(险)担(保机构)合作与风险共担机制,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应加大融资支持。

  金融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差异化监管政策。进一步把“提高不良贷款容忍度”和“尽职免责”的要求具体化,增强操作性,并落地实施。

  增强商业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动力。建议银保监会完善商业银行监管评级制度,将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情况纳入评级指标,健全对小微企业等普惠金融的激励机制。建议财政部修改《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进一步明确支持中小企业等考核导向。

  2019年底前,对企业融资中的不合理和违规收费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清理规范企业抵押登记、资产评估、信用评级等附加费用,着力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有关情况在落实执法检查意见的报告中重点介绍。

  完善担保融资制度,支持动产担保融资。建议推动建立动产和权利担保物权统一登记制度,扫清担保融资的制度性障碍。建议财政部门加强对政府采购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管,督促采购人依法及时公开政府采购合同等信息,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政府采购项下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

  充分运用现代金融科技助力中小企业融资。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完善风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征信、授信与信用风险定价系统,借助互联网为小微企业提供一揽子便捷高效的线上金融产品和服务。

  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在专题询问时,如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是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提问时关注的焦点。

  到会应询的王勇介绍说,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做好的工作,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综合运用定向降准、再贷款再贴现、定向中期借贷便利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从源头上降低资金成本。

  优化考核目标。建立和完善“敢贷、能贷、愿贷”的考核激励机制,明确差异化监管政策。 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郭树清回应,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应该有一个长效机制,标本兼治。这里最重要的就是抓住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和激励机制不完善、不到位的问题。

  郭树清说,信息不对称问题到现在有了很大改变,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使得网商银行、微众银行等一些新兴的民营银行可以利用它们自己的数据给成百万、上千万的小微企业提供贷款,不良率控制在2%以下。一些大型银行和中型银行也都开展了很好的信息技术方面的革新和创造。在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探索,比如建设银行的不良率能控制在1%左右,而且数量很大,一年增加几十万的贷款客户。(编辑:吕斌)

文章版权归融e邦平台http://www.bangyantv.com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并保留链接。

查看更多投融资讯,关注更多优质项目:下载融e邦金服app和关注融e邦金服微信(ID:rongebang88)

分享到:

关注融e邦,做有智慧的投资人

温馨提示:众筹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以上内容转载自网络,仅为信息传播之需,不作为投资参考,众筹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14 深圳市邦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www.bangyantv.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16059635号
底部弹窗登录:d_app1.html;此处因登录接口被人刷,去掉